早在先秦時代,即有各國士大夫薈粹於齊國稷下,造成東周諸子百家爭鳴的空前輝煌文化;在知識爆炸、講求知識管理的現代社會中,知識工作者當道,CMI則提供其一個休憩交流的場合,為社會文化之存續扮演著承先啟後、繼往開來之重要一環。無庸置疑地,知識工作者已成當代社會主流,每個人都要有努力成為其中一份子之體認,何故?知識工作者具有高價值、極稀少、難以取代的特色,簡單的說:知識工作者給組織一碗飯吃,而非知識工作者則反之。當經濟繁榮時,知識工作者與非知識工作者同搭於一條大船上,差異或許較不明顯;不過當景氣不好時,最先被裁員減薪的通常是非知識工作者,蓋因非知識工作者 ”Low Input → Low Output → Low Giving ”而一旦Giving < Taking,長期失衡之下,難免有減薪失業之虞。
處於一個環境瞬息萬變、知識折舊頻繁的年代,身為知識工作者唯有落實「終生學習」,才是永保競爭力之道。為鼓勵我們的校友在畢業後持續學習,CMI特地定期開辦了各式的免費講座/讀書會,並邀請產官學各界知名人士來主持,提供給校友們一個暢通的學習管道,講座/讀書會具有如下優點:
一、 團隊學習、集思廣益:講座/讀書會提供校友們一個討論交流的平台,腦力激盪下的學習效果有加乘綜效,不似閉門造車般之學習效果狹隘、主觀。
二、 80/20法則:講座/讀書會之內容,皆萃取自於專業人士花了很多時間彙整相關資料歸納而成的重點,換成其他的外行人來,可能要花上更多時間甚至仍不得果。而今天只要參加講座/讀書會就能在短短的二小時內獲得這些知識菁華,符合「80/20法則」之重點管理,且愈忙碌的人士愈適合參加,何樂不為!
三、 處處留心皆學問:CMI講座/讀書會的安排,都是取自於不同的主題與邀請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主講,除各主題精彩的內容外,各講師演講方式的特色、與來賓互動的能力、肢體語言表達能力…等,都有值得學習借鏡之處,「處處留心皆學問」、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」,參加講座/讀書會能助您截長補短、集各家之大成於一身。

Edward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員工參與工作精神(Employee Involvement) 文‧紀博士 指導

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,環境變化迅速、劇烈,傳統的權威式管理已逐漸式微,當代企業講求人性化管理,應運而生的即是本次演講主題–EI(Employee Involvement)員工參與。
大家首先要釐清的是,EI不是深晦不明、窒礙難行的理論,也不是單純讓員工工作感覺很舒服、快樂的片面解釋。它是一套具有清晰的因果邏輯管理架構:任何組織的最基本單位來自於「人」,而人的本性渴望受到他人尊重與肯定,在組織的運作過程中,當每一位員工被賦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權、有機會向大老闆表達看法與建議時,員工會因自己受到肯定,產生願意付出、投入與成長的內在潛力,對組織也會產生榮譽感、責任感、認同感與歸屬感,自然就能為組織帶來更大的貢獻。質言之,不論組織大小或型態為何,均可實行EI,當EI與清楚的企業願景策略及正確的執行方法相結合時,組織會自己向上成長,並帶來無遠弗屆的影響力。
企業推動EI要成功,需兼顧社會與技術層面的平衡發展,太偏重社會層面或只靠技術設備都會造成頭重腳輕的現象。環顧當今許多企業,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或降低成本,紛紛添購設備或選擇外移大陸,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投資訓練員工之重要性,短期之下雖能保有優勢,然治標不治本,長期之下,未能顧及員工滿意度,或無法讓員工發揮、善用自己的技能,而導致山窮水盡,這將是企業最大的損失。當人事成本是固定時,如何激發出每個員工的潛力,以突破現狀、創造更高績效,是領導者需認真思考的問題。推動EI成功將會帶來員工滿意 → 顧客滿意 → 利害關係人滿意 → 績效成長 → 員工更滿意…等周而復始的正向連鎖反應,創造綜效極大化,以及企業、員工、顧客等大家多贏的局面。反觀裁員減薪在節約人事成本上雖能立竿見影,但也難免造成人心惶惶,以及員工士氣、滿意度與忠誠度低迷的現象,豈非與飲鴆止渴無異。決策之害,甚於貪瀆,領導者不可不察。

Edward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前言
時間大無限,沒有起點沒有終點;空間大無限,無邊無際無垠無涯,任何事物於時空的範疇之下只有相對而無絕對的意義,在浩瀚的時空面前,微渺的自我等同微渺的人類,有都變成了無(以數學的觀點而言:任何數/∞(無限大)≒0=0)。此言狂妄是為提醒諸位:「不論以後我們的成就臻多高境界,都不要自滿,因為人一旦自滿就沒有進步的空間了,不要忘記: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一山還有一山高。虛心空卑才有更上一層的可能。」
馬斯洛先生說過:需求層次可分生理、安全、愛與隸屬、自尊以及自我實現五種。中國人也說:人往高處爬,水往低處流。不論現階段我們的需求是哪一種,最後都是朝向自我實現來邁近的,不過,能達到自我實現此層次的人並不多,有些人終其一生奔波不停也只換來個安身立命,有些人家財萬貫卻覺得生命沒有意義、活得不快樂,有些人為了五斗米每天都在重覆著千遍一律的事,眼睜睜埋沒了發掘自己潛力的機會而不察…拙文之用意即在闡述達到自我實現的無限可能性,將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剖析開來:我們得問問自己是什麼才、哪塊料?做事有沒有用對方法,有沒有比別人努力?具備何種能力,需培養哪些能力?合作要夥同哪些班底…?唯有思考得更細緻、更深入,我們才能更具體地瞭解到自己的用處、貢獻何在。
「人老,要活的老練,別白老了。」想想現階段的我們與理想中的我們,其間是否有很大的落差?我想,多數人會回答:「是的…」何以致然?是否我們對於許多事情都覺漫不在乎、無關緊要?是否我們交到了壞朋友,耳濡目染而積習難改?或是我們天性老實憨厚、平易近人、不愛計較,卻只有軟土深掘、人善被人欺、老是吃虧的份?還是生來就抱著「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憂來明日愁」的想法,一心只想與懶散為友…?原因有很多可能,答案是什麼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。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、「物有本末先後,事有輕重緩急」,心態亦然,它決定了一個人的深度與廣度,是最根本、優先、重要而急迫的。有了健全的心態,而後才能認清自己、改變自己、創造自己、超越自己;正如中國人講誠意而後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先內聖後外王是一樣的道理。健全的心態著眼於意願的養成而非能力的有無,我分別從勤勉、健康、省察、思考/學習、自信/謙虛

Edward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聽說現代人應該要有一定的「人文素養」,從文、史、哲、藝術來看,我的涉獵勉強只沾得上邊吧,以前國文雖然唸很多,不過現在都還給老師了,剩下的是些文人經典之作,滿喜歡的就是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短歌行 曹操

Edward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愛美嗎?「是的,愛!」人不愛美,整形、美白、豐胸、朔身等產業將面臨倒閉一途;人不愛美,各大百貨公司會不約而同少掉一樓專櫃;人不愛美,鎂光燈除了聚焦到世界小姐與名模身上,阿珠、阿花與阿匹婆也能享有一席之地。


沒有人不愛美,太多人在渴望外表的追求上,一如頭腦的涵養與金錢的富足,不知折煞了多少心血,甚至尤有過之。放心吧!愛美沒有罪,愛美是人的天性。所以外表是重要的囉?「不!外表不重要。」為什麼?請聽我娓娓道來~

以大數法則統計:平均十個人裡面,外表出色的不過一、二個人,樣貌醜陋的也只一、二個人,而剩餘的七、八個人,才是我們所謂的凡人、正常人、不起眼的人。故一個人長得普通,平常之極,毋需為自己的平凡自怨自艾、患得患失。而對外表出色的人,欣賞一下、賞心悅目是可以的,羨幕這個、嫉妒那個則多餘了,人,很怕鑽牛角尖跟自己過不去。對樣貌醜陋的人,不去哂笑、貶損,那不但有失厚道,更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。照你這麼說:「長的醜,是不是就沒人愛!」不見得!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。外表並不是全部,沒有出色的外表,生活一樣可以過得精采、不凡。何以見得呢?

幾年前,我服務處上來了一位新同事,第一眼看到她的感覺只能用毫不起眼與乏善可陳來形容,但經過一段時間後,我對她的印象就開始改觀了,沒為什麼,只因為她很喜歡笑。她笑起來自然、真誠、不矯揉造作,笑容炫目而吸引人,對於笑的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,又能點到為止。剎那間不知何故!那不起眼的外表在其絕無僅有的笑容搭配之下,竟一轉為顯眼、搶眼而刺眼!令人陶醉神往、通體舒暢。有時候我的心情原本是灰暗陰沈的,但看到她的笑容時,我也會不禁笑笑,很奇妙地,笑著笑著後,我的心情也就好很多了。我甚至覺得:每個人都會被她的嫣然一笑所吸引與俘虜吧!

Edward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知識與資訊的處理能力」-終身學習基礎之養成 司徒達賢
The “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:KIPA”

一、 轉換的能力

Edward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